喜茶变小,传递出了茶饮界的集体焦虑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咖门 Author 政雨
小胜于多。
来源 | 咖门 文 | 政雨 范盒经授权转载
逆向思路的产品(图片来源:新浪微博@喜茶)
在这个越大越优惠、越能体现价值感的年代。做小,是个挺难突破的思维逆转。
但效果往往更好。喜茶最近就在这么干。
- 1 -
变小,反而引来更多关注
任何事情做到极致,都会成为看点。
当我们常常关注如何让一个东西显得够多时,变小反而更能吸引注意力。
比如,这两天喜茶变mini了,推出了缩小版瓶装茶饮,一瓶仅270ml。
顾客在点单时,需要打包购买,一袋2瓶不同的产品,售价28元。
乍一想,挺实惠的:一杯的价格可以喝到两个口味,卡哇伊的感觉。
配上透明袋,包装一变,硬照一拍。换个思路,带给顾客的就是惊喜。
我专门留意了一下,喜茶发布的这个消息,微博留言比普通推新品要多3、4倍。
微博留言里,消费者在呼吁出更多mini产品(图片来源:新浪微博@喜茶)
其实,这招不新鲜,贵在思路逆转。
抖音上很早就有用mini餐具做饭的视频。早些年服装店用来展示的mini版成人衣服,都是起到同样拉好感的作用。
- 2 -
无新茶饮的集体焦虑时代?
“小”是个很讨巧的点。
1.小的物件,从外观看,很容易让人顿生怜爱,好感倍增。
赫尔辛基的设计师lucas zanotto创造了一个咖啡杯,就是把“小”发挥到极致的结果。
不足一个指甲大小的咖啡杯(图片来源:奇趣阅读)
意大利不足50ml/杯的咖啡,在豪爽的北方人看来,都不够润润喉的。这杯能装下的咖啡,可能还不够挂壁。
但它就是火了,还真有人给出了配合这个杯子的咖啡制作方法:
(将一个咖啡豆手工研磨成粉末之后,用一张迷你过滤纸进行冲泡。用小蜡烛对水进行加热,再用小勺子倒进咖啡过滤纸。)
图片来源:奇趣阅读
一切都围绕一个“小”字,因为它真的是不费力、但讨喜的营销点。
对比起来,茶饮老板们大概要为自己贫瘠的创意,感到焦虑了吧?
有时候,不怕你方法差,就怕你思维太懒。
2.在口感上,小小一瓶下肚,嘴里的滋味肯定是难以完全满足的,留给顾客的都是念想。
奶茶从过去的500ml、700ml、甚至涨到了1000ml/杯。越来越大杯,真的是源于消费者喝不够的需求吗?
多,并不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有价值标准。反而,现在满满一杯奶盖、水果、茶混在一起的产品,真正能喝完的有几个?
常常没喝完已经腻了。
这是个很糟糕的事情——只有不被满足,消费者才会生出源源不断的购买动力。
最后没喝够的那一口,才是顾客记忆里最好喝的产品。
哪个更珍贵(图片来源:百度图片)
喜茶变“小”,是在焦虑消费者的产品需求吗?
这一点还不得而知,可以肯定的是另一层巧妙意图:
喜茶规定的三种特定组合中:满瓶金玉+满瓶橙橙,满瓶金玉+满瓶红柚,满瓶金玉+满瓶黑糖波波,满瓶金玉是固定存在的,这是其推出的最新茶底。虽然可以替换,但无形中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对这款茶的认知。
3.从价格上说,这个产品是在暗地里打了个5折。一杯的价格买两个口味,原来咬牙做的购买决定,现在可以直接分享,消费者下单的决心肯定更足了。
新茶饮从诞生起,把颜值和品质感提升,也把价格抬了上去。根据身边朋友的消费调查,20多块一杯的奶茶,还是个需要挣扎很久才能下单的价位。
在不少二线城市开店的老板,从创立品牌开始,就不敢把价格抬到20以上。这个槛,需要不断试探才能触及。
如今,喜茶同样的价格,打包卖两杯,是传递了同样的价格焦虑吗?
- 结语 -
最近一直在提及星巴克坚持20年,每年不间断做新创意的圣诞杯子。
任何事情当突破普通人的认知时,就是有效的传播行为。
比如谁能想到咖啡行业,还能以瑞幸这个方式进来,让不喝咖啡的人都知道它。
下次思维创意枯竭时,你也不妨试试这个思路。
2018年星巴克70多款圣诞限定杯新鲜出炉,一如既往美美哒~
有范盒 包有范 13501979518